自从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中国汽车工业,在短短几年内站上世界舞台,中国车市对待外资品牌的态度,就从过往的万般宠爱,过渡到了当下互相保持着距离的地步。
大众、丰田等主流车企,在稳定住固有的市场份额之外,论自我转型的速度、论对消费趋势的洞察力,愈发被中国企业无视;Jeep、讴歌、英菲尼迪等品牌的离开与沉寂,成了中国在过去和未来之间,选择后者所导致的结果……
太多的行业变迁在告诉我们,“中国”并不好混。削尖脑袋硬闯,企图用残存的高傲在这个市场重生,最后能得到的,唯剩一地鸡毛。典型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法式高定DS汽车。
而今,或许是看清了中国车市无利可图的一面,此前说着要入华的欧宝汽车,为了不重蹈覆辙,终于要对此事再做定夺。
据外媒报道,随着Stellantis集团决定在中国市场实行“轻资产”运营的战略方针,考虑未来的实际成效,欧宝汽车的发言人表态,“该品牌暂时搁置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。”
接下来,不管此举是否会得到集团或是中国合作伙伴的官方证实,就欧宝目前的处境和中国市场的复杂程度,我想,面对欧宝入华这种自讨没趣的事,Stellantis集团还是有脑子能判断得出利害得失。
计划赶不上变化
欧宝是一个怎样的品牌?
在当下这个自主品牌全面崛起的年代,这个问题远比想象中的更难回答。当斯巴鲁、阿尔法·罗密欧等尚通过进口渠道销售的品牌,都难以令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抱有好感,欧宝此类早就退市的没落车企,要想从消费者的记忆中挖出,本就是不切实际的。
作为德国汽车品牌,欧宝曾经借着独特的品牌调性,填补了中国入门级进口车市场的空白。年销数万辆的成绩,在当时百花齐放的背景下,也算是小富即安的水平。可好景不长,恰恰是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态,让欧宝很快就尝到被市场背刺的味道。
特别是在上汽通用旗下品牌同样以Epsilon II、Delt II以及Theta平台,推出了别克君威和英朗、雪佛兰科帕奇等新车后,车型同质化严重、价格却高高在上的欧宝,彻底没了市场。失去安德拉、雅特的庇佑,单凭麦瑞纳、赛飞利等边缘货,欧宝无论如何都活不下去了。
2015年1月1日,欧宝被通用送回了欧洲,中国自此不留这个看似有点性格的洋品牌。
直到2017年,一切才出现了转机。彼时的PSA集团以22亿欧元的价格从通用手中收购欧宝汽车(包含英国的沃克斯豪尔),并于次年令其扭亏为盈之际,事关欧宝回归中国的计划,算是同步上马。
“将欧宝的销售范围扩大到欧洲以外的地方,意味着欧宝汽车或将在PSA的中国工厂投产,甚至进军北美市场。”带着这样的愿景,不管欧宝能否顺利入华,以PSA的决心,欧宝的全球扩张之路起码有了点苗头。
紧接着,伴随PSA和FCA重组为Stellantis集团,资源共享所带来的利好,要说此时的欧宝没能力再次进入中国市场,好像也说不过去。
基于此种背景,一时间,欧宝入华的消息频频从各个维度向外传递着。
一边,时任Stellantis集团的全球执行董事兼中国区首席运营长(Gregoire Olivier)有说,“东风集团正和PSA密切讨论将欧宝的品牌引入神龙汽车。引入欧宝后,在扩大了集团的新能源产品系列之余,亦为整个集团带去新的增量。”
另一边,从欧宝计划“自2024年起,在旗下所有车型中均提供电动版本车型,并在2028年前完成自己的电动化转型”的决定中能看出的也是,要想在Stellantis集团中挑出一个适应中国电动化发展步伐的品牌,欧宝的确是最适合的那一个。
既然如此,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,又缘何叫停欧宝入华?
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迭代速度,相信所有人也看到了。同为欧洲车企的大众、宝马和奔驰在近两年的非常操作下,都未能在造车新势力的围剿、中国传统车企的觉醒中占到便宜。那么,纵使带着满腔热情来华,相信欧宝那些优势不明显的电动车,着实没了用武之地。
而说回到Stellantis集团的中国业务,不只是欧宝入华无望,从其对中国市场愈发不屑的态度,到现有在华合资公司的生存状态,接下来,Stellantis集团,能否好好借着标致和雪铁龙迸发的短暂春天,完成自我救赎,其实都成了一个问题。
Stellantis不需要中国
众所周知,除了借力宝能而苟活的DS,整个Stellantis集团在中国的本土业务仅依附于神龙汽车了。
今年7月18日,由于与广汽集团合资企业广汽菲克多数股份的计划缺乏进展,Stellantis集团就宣布,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,并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本地合资企业。今后,集团只会专注于在中国分销Jeep品牌的进口汽车。
简言之,按目前中国车市的发展情况,Stellantis集团不玩了,也玩不转了。
欧宝不考虑入华,是中国车市太过内卷所致,但在我看来,其原因更多的是在于,Jeep品牌败走中国的后遗症,让Stellantis集团怕了。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的经历有过一次就够了。再一次的话,大可不必。
回顾2022年上半年,Stellantis集团的业绩,未必像我们所料想的那样,不尽如人意。净营收实现880亿欧元,净利润达80亿欧元,调整后经营利润率达14.1%等数据,都在证明,有着欧洲和美国市场做支撑,Stellantis集团的小日子仍算富足。
奈何,对于Stellantis集团来说,短期的盈利,似乎不足以使其继续任性下去。与其在中国市场,继续引入新品牌国产,从而陷入重资产经营的怪圈。权衡再三后将欧宝进驻中国一事暂缓,显然更符合集团“利益为大”的生存逻辑。
在今年3月落下的“Dare Forward 2030”战略中,Stellantis集团曾在规划旗下14个品牌发展走向的同时,“如何经营中国市场”也被提上日程。
说实话,看到Stellantis集团在今年上半年于全球共售出24.6辆新能源车,其中,纯电动车13.6万辆,同比增长46%的增势,对大多数人来说,“放弃中国市场”不该是这个在电动化进程中略有成就的汽车集团该做出的选择。
只不过,现实的狗血,还是无法令Stellantis集团释怀。背靠标致-雪铁龙全新的车型平台,欧宝拿出了Corsa-e、Mokka-e等全新电动车。上半年,的确有3.2万名欧洲消费者为之买单。
但回落到中国,从奥利维(Gregoire Olivier)到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(Carlos Tavares),中国近年来近乎疯狂的转型节奏,不会令他们发现不了,无论欧宝怎么做,在中国车企面前,这都是一个毫无竞争力的品牌。
而随着集团在此前的战略规划中,将中国整体并入“中国、印度及亚太”区市场,且将中国区2030年营收目标划定在集团总营收的6.7%附近,感知力强的人就已经明白,在Stellantis集团的商业版图中,中国车市的重要性,已极速下降。
再一个,当广汽菲克还在清理外方撤退后留下的琐事,Jeep品牌反手就在海外发布自己的电动化战略,计划在2025年之前在北美与欧洲市场推出4款纯电动新车,并于2030年在欧洲成为纯电品牌。与此同时,Jeep顺带发布了Recon、 Avenger和代号为Wagoneer S的三款电动SUV。
综合Stellantis集团此前一系列的操作,更能清晰看出,中国市场已然从其未来的事业重心中被剔除。若此,欧宝还想按原计划进入中国,在神龙汽车投产,你说可能吗?
在欧洲,投靠Stellantis集团的欧宝,抹除了在通用时期总是被别克、雪佛兰吸血的尴尬。全面转型电动化的决心,开始让欧宝承担起集团主攻新能源市场的“先遣兵”一角,但中国市场容不下欧宝,不需要理由。